文/水兽
中国有句老话叫“戒烟戒烟,越活越久”,这话说的是人要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烟酒不沾,才会长寿。可是如果真的把烟酒都戒了,生活的趣味似乎就少了许多。现在人都讲求个生活质量,从健康的角度说,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多抽不如少抽,少抽不如不抽,绝不应提倡。可酒就未必了,过度自不是好事,可生活中完全没有了酒,也并非就是好事。“酒是粮食精”,红酒保健、黄酒养胃,白酒可以通风湿、活脉血,这些都是酒对身体的益处。其实话说回来,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了。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南京人陈镐爱酒如命,而且酒量极大,远非常人所能比。在山东当督学时,父亲怕他喝酒误事,便写信嘱咐他戒酒。陈镐接到父亲训示后,特别订制了一个可盛二斤酒的大碗,还在碗边上刻上八个字,约束自己:“父命戒酒,只饮三杯。”这位督学真是一个聪明之人,既没有违背父训,又可以不至断了酒途。一举两得。
其实,这位督学如此做法未尝不值得称道。中国人做事追求的是恰到过好处、点到为位,既不可过犹不及,也不能不尽兴。在酒这个问题上,孔子就是不反对饮酒作乐的,但绝不能荒淫无度,要有“酒德”。孔子告诫弟子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这是孔子以“不及乱”取代“无令至醉”的说法,是鉴于现实,对其弟子的更高要求,体现了儒家处乱世而审慎清醒,不忘进取的积极精神,也是儒家文化中“酒德”精神的精髓。在祭孔典礼中“酒礼”就是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酒德”精神在儒家文化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诲。大圣人尚且对酒有如此论调,普通人何以距酒于千里之外呢?
可这个度如何把握,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底如何才是一个理想的饮酒状态?这与人的心态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其实心态也同样决定生命的长度。中国人的生活中讲求“中庸”之道,即生活中的和谐之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得就是在和谐的情况下,天地便自然能安定,万物便自然能成长,人的生命自然便会更加长久。
只要能以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饮酒,追求一种顺应世物的饮酒状态,那么既可以体验到酒泌心脾的醇美,也会在身心与智慧上得到升华与提高。而酒文化的历史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追求自然状态的依据,著名诗人黄庭坚就曾称赞早期的五粮液(姚子雪曲)“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五粮液酒给人的这种感觉就体现了一种“中庸和谐”的完美境界,今年五粮液被选定为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反映了唐朝时代人们所追求的完全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和环境的和谐关系。
饮酒要度量,生活要懂足,在度上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那么在酒里不仅可以品出生活的滋味,亦可品出人生的大智慧。
中华游戏网 cnyou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