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打卡 每日打卡 龙鳞魔堡 金豆锻造 荣誉胸章 海底寻宝 非诚勿扰 虚拟刮奖 杂货道具 好友印象 心情随笔 中华银行 家族部落 积分兑换 图片上传 在线查毒
发表新帖 回帖
No.208534
ghnxxxxx
  

恶意病毒“四大家族”

本贴由: 中华游戏网 会员: ghnxxxxx 发表于: 2011-06-18 14:50 共11247人围观 3人回复
一、宏病毒 
  由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Windows系统占了绝大多数的PC软件市场,加上Windows和Office提供了宏病毒编制和运行所必需的库(以 VB库为主)支持和传播机会,所以宏病毒是最容易编制和流传的病毒之一,很有代表性。 
  宏病毒发作方式: 在Word打开病毒文档时,宏会接管计算机,然后将自己感染到其他文档,或直接删除文件等等。Word将宏和其他样式储存在模板中,因此病毒总是把文档转换成模板再储存它们的宏。这样的结果是某些Word版本会强迫你将感染的文档储存在模板中。 
  判断是否被感染: 宏病毒一般在发作的时候没有特别的迹象,通常是会伪装成其他的对话框让你确认。在感染了宏病毒的机器上,会出现不能打印文件、Office文档无法保存或另存为等情况。 
  宏病毒带来的破坏:删除硬盘上的文件;将私人文件复制到公开场合;从硬盘上发送文件到指定的E-mail、FTP地址。 
  防范措施:平时最好不要几个人共用一个Office程序,要加载实时的病毒防护功能。病毒的变种可以附带在邮件的附件里,在用户打开邮件或预览邮件的时候执行,应该留意。一般的杀毒软件都可以清除宏病毒。 
二、CIH病毒 
  CIH是本世纪最著名和最有破坏力的病毒之一,它是第一个能破坏硬件的病毒。 
  发作破坏方式:主要是通过篡改主板BIOS里的数据,造成电脑开机就黑屏,从而让用户无法进行任何数据抢救和杀毒的操作。CIH的变种能在网络上通过捆绑其他程序或是邮件附件传播,并且常常删除硬盘上的文件及破坏硬盘的分区表。所以CIH 发作以后,即使换了主板或其他电脑引导系统,如果没有正确的分区表备份,染毒的硬盘上特别是其C分区的数据挽回的机会很少。 
  防范措施:已经有很多CIH免疫程序诞生了,包括病毒制作者本人写的免疫程序。一般运行了免疫程序就可以不怕CIH了。如果已经中毒,但尚未发作,记得先备份硬盘分区表和引导区数据再进行查杀,以免杀毒失败造成硬盘无法自举。 
三、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以尽量多复制自身(像虫子一样大量繁殖)而得名,多感染电脑和占用系统、网络资源,造成PC和服务器负荷过重而死机,并以使系统内数据混乱为主要的破坏方式。它不一定马上删除你的数据让你发现,比如著名的爱虫病毒和尼姆达病毒。关于蠕虫病毒的识别判断及防范措施将在下面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四、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等待时机成熟就出来害人。 
  传染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出;捆绑在其他的程序中。 
  病毒特性:会修改注册表、驻留内存、在系统中安装后门程序、开机加载附带的木马。 
  木马病毒的破坏性:木马病毒的发作要在用户的机器里运行客户端程序,一旦发作,就可设置后门,定时地发送该用户的隐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地址,一般同时内置可进入该用户电脑的端口,并可任意控制此计算机,进行文件删除、拷贝、改密码等非法操作。 
  防范措施:用户提高警惕,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对于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也不要随意打开。
中华游戏网 cnyouw
CNYOUW.CNSIGNATURE
中华游戏网 — 玩你所玩,乐你所乐!cnyouw.cn
No.208534
ghnxxxxx
  
时间: 2011-06-18 [只看他][屏蔽签名|屏蔽头像]
黑客攻击方式的四种最新趋势

从1988年开始,位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ERT CC(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协调中心)就开始调查入侵者的活动。CERT CC给出一些关于最新入侵者攻击方式的趋势。

  趋势一: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与攻击工具的快速更新

  攻击工具的自动化程度继续不断增强。自动化攻击涉及到的四个阶段都发生了变化。 

  1.扫描潜在的受害者。从1997年起开始出现大量的扫描活动。目前,新的扫描工具利用更先进的扫描技术,变得更加有威力,并且提高了速度。

  2.入侵具有漏洞的系统。以前,对具有漏洞的系统的攻击是发生在大范围的扫描之后的。现在,攻击工具已经将对漏洞的入侵设计成为扫描活动的一部分,这样大大加快了入侵的速度。

  3.攻击扩散。2000年之前,攻击工具需要一个人来发起其余的攻击过程。现在,攻击工具能够自动发起新的攻击过程。例如红色代码和Nimda病毒这些工具就在18个小时之内传遍了全球。

  4.攻击工具的协同管理。自从1999年起,随着分布式攻击工具的产生,攻击者能够对大量分布在Internet之上的攻击工具发起攻击。现在,攻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发起一个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协同功能利用了大量大众化的协议如IRC(Internet Relay Chat)、IR(Instant Message)等的功能。

  趋势二:攻击工具的不断复杂化

  攻击工具的编写者采用了比以前更加先进的技术。攻击工具的特征码越来越难以通过分析来发现,并且越来越难以通过基于特征码的检测系统发现,例如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当今攻击工具的三个重要特点是反检测功能,动态行为特点以及攻击工具的模块化。

  1.反检测。攻击者采用了能够隐藏攻击工具的技术。这使得安全专家想要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判断新的攻击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和耗时。

  2.动态行为。以前的攻击工具按照预定的单一步骤发起进攻。现在的自动攻击工具能够按照不同的方法更改它们的特征,如随机选择、预定的决策路径或者通过入侵者直接的控制。

  3.攻击工具的模块化。和以前攻击工具仅仅实现一种攻击相比,新的攻击工具能够通过升级或者对部分模块的替换完成快速更改。而且,攻击工具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上运行。例如,许多攻击工具采用了标准的协议如IRC和HTTP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传输,这样,想要从正常的网络流量中分析出攻击特征就更加困难了。

  趋势三:漏洞发现得更快

  每一年报告给CERT/CC的漏洞数量都成倍增长。CERT/CC公布的漏洞数据2000年为1090个,2001年为2437个,2002年已经增加至4129个,就是说每天都有十几个新的漏洞被发现。可以想象,对于管理员来说想要跟上补丁的步伐是很困难的。而且,入侵者往往能够在软件厂商修补这些漏洞之前首先发现这些漏洞。随着发现漏洞的工具的自动化趋势,留给用户打补丁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是缓冲区溢出类型的漏洞,其危害性非常大而又无处不在,是计算机安全的最大的威胁。在CERT和其它国际性网络安全机构的调查中,这种类型的漏洞是对服务器造成后果最严重的。

  趋势四:渗透防火墙

  我们常常依赖防火墙提供一个安全的主要边界保护。但是情况是:

  * 已经存在一些绕过典型防火墙配置的技术,如IPP(the Internet Printing Protocol)和WebDAV(Web-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

  * 一些标榜是“防火墙适用”的协议实际上设计为能够绕过典型防火墙的配置。

  特定特征的“移动代码”(如ActiveX控件,Java和JavaScript)使得保护存在漏洞的系统以及发现恶意的软件更加困难。

  另外,随着Internet网络上计算机的不断增长,所有计算机之间存在很强的依存性。一旦某些计算机遭到了入侵,它就有可能成为入侵者的栖息地和跳板,作为进一步攻击的工具。对于网络基础架构如DNS系统、路由器的攻击也越来越成为严重的安全威胁。

  采用主动防御措施应对新一代网络攻击

  “红色代码”蠕虫病毒在因特网上传播的最初九小时内就感染了超过250,000个计算机系统。该感染导致的代价以每天2亿美元飞速增长,最终损失高达26亿美元。“红色代码” ,“红色代码II”,及“尼姆达”、“求职信”快速传播的威胁显示出现有的网络防御的严重的局限性。市场上大多数的入侵检测系统是简单的,对网络中新出现的、未知的、通常称做“瞬时攻击:Zero-day Attack”的威胁没有足够防御手段。

  黑客的“机会之窗”

  目前大多数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们使用特征码去进行辨别是否存在攻击行为。这些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对特定的攻击模式进行监视。它们基于贮存在其数据库里的识别信息:类似于防病毒软件检查已知病毒的方式。这意味着这些系统只能检测他们已经编入识别程序的特定的攻击。因为“瞬时攻击”是新出现的,尚未被广泛认识,所以在新的特征码被开发出来,并且进行安装和配置等这些过程之前,它们就能绕过这些安全系统。实际上,仅仅需要对已知的攻击方式进行稍微的修改,这些系统就不会认识这些攻击方式了,从而给入侵者提供了避开基于特征码的防御系统的手段。

  从新的攻击的发动到开发新的特征码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危险的“机会之窗”,许多的网络会被攻破。这时候许多快速的入侵工具会被设计开发出来,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下图举例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的安全产品在该时期内实际上是无效的。CERT组织研制的这个图表说明了一个网络攻击的典型的生命周期。该曲线的波峰就在攻击的首次袭击之后,这是大多数安全产品最终开始提供保护的时候。然而“瞬时攻击”是那些最老练的黑客在最早期阶段重点展开的。

  同时,现在那些快速进行的攻击利用了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来造成分布更广的破坏。仅仅使用几行代码,他们就能编写一个蠕虫渗透到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共享账号克隆自己,然后开始攻击你的同伴和用户的网络。使用这种方式,在厂商开发出特征码并将其分发到用户的这段时间内,“尼姆达蠕虫”仅仅在美国就传播到了超过100,000的网络站点。这些分发机制使“瞬间攻击”像SirCam和Love Bug两种病毒分别席卷了230万和4000万的计算机,而不需要多少人为干预。其中有些攻击甚至还通过安装一个后门来为以后的破坏建立基础,该后门允许对手、黑客和其他未获授权的用户访问一个组织重要的数据和网络资源。
CNYOUW.CNSIGNATURE
中华游戏网 — 玩你所玩,乐你所乐!cnyouw.cn
No.460189
石海琼
  
时间: 2011-06-20 [只看他][屏蔽签名|屏蔽头像]
是真的吗??
CNYOUW.CNSIGNATURE
中华游戏网 — 玩你所玩,乐你所乐!cnyouw.cn
No.444585
壞丶男孩
  
时间: 2011-07-03 [只看他][屏蔽签名|屏蔽头像]
我看楼主这么懂,lz也是黑客吧……
CNYOUW.CNSIGNATURE
中华游戏网 — 玩你所玩,乐你所乐!cnyouw.cn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模式[可上传附件]
验证问题:
我们网站的中文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中华游戏网首班列车驶于2006年8月1号,已行驶 小时